MK体育新闻 MKtiyu News 分类>>
热电偶接线MK体育- MK体育官方网站- APP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pdf
MK,MK体育,MK体育官网,MK体育app,MK体育网页版,MK电竞,MK棋牌,MK百家乐,MK真人,MK百家乐,MK体育注册,MK平台注册,MK中国,MK体育中国,MK体育网页版,MK体育官方网站,mk官方网站,mk sports,mk体育平台app
3、台 小功率的电机和气缸进行驱动, 成本较低; 3、 后 期可进一步增加自动灌胶设备、 自动分组设备和 自动检测设备使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11802108 U 2020.10.30 CN 211802108 U 1.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依次包括载具放置平台、 灌胶工 位、 预热/烘干工位、 分组工位和检测工位, 上述各工位之间通过传送带实现流水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 放置平台和灌胶工位之间设置前置输送段, 所有前置输送段至少包括
4、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 段和第三输送段, 所述第一输送段、 第三输送段上分别设置第一动力滚筒线、 第三动力滚筒 线,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和第三动力滚筒线分别由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动 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传动连接第一升降气缸, 通过所 述第一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上设置第一传 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从所述载具放置平台朝向所述第一输送段, 所述第一 传送带通过第九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靠近所述载具放置平台的侧边设置第一限位 开关,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远离所述载具放置平台的侧边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 所
5、述第一 动力滚筒线上靠近所述第三输送段的位置设置第一挡停器,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靠近灌胶 工位和第一输送段的侧边上分别设置第四限位开关和第五限位开关,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 上靠近灌胶工位和第一输送段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三挡停器和第四挡停器, 所述灌胶工位包括连接第三输送段的第四输送段, 所述第四输送段上设置第四动力滚 筒线,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四电机驱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上靠近预热/烘干工位 和第三输送段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五挡停器、 第六挡停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的一侧设置 灌胶工作台、 另一侧对应设置载具推送器, 通过所述载具推送器可将位于所述第四动力滚 筒线上的工件载具沿与第四动力滚
6、筒线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推送至所述灌胶工作台上, 所 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靠近第三输送段的侧边设置第一光电感应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靠近 预热/烘干工位的侧边设置第二光电感应器, 操作人员通过手工或者自动方式在所述灌胶 工作台上对位于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灌胶作业, 所述灌胶工作台的下方设置脚 踏开关, 所述脚踏开关与第三电机、 第四电机设置连锁控制,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包括第五输送段, 所述第五输送段上设置第五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 五动力滚筒线通过第五电机驱动,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的上方设置烘箱, 所述烘箱的底部 镂空,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设置于所述烘箱的底部位置, 所述烘箱位于所述第五动
7、力滚筒 线运动方向前侧和后侧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可升降的第一烘箱门和第二烘箱门, 所述第一烘 箱门和第二烘箱门分别通过气缸一和气缸二驱动实现升降,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和分组工位之间设置后置输送段, 所述后置输送段至少包括第六 输送段, 所述第六输送段上设置第六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六电机驱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第二升降平台, 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传动连接第二升降气 缸, 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 靠近分组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六限位开关, 所述分组工位包括分组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分组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或者自动方 式对放置在工
8、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的正负极进行分组标示, 所述分组工位和检测工位之间设置第八输送段, 所述第八输送段上设置第八动力滚筒 线,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由第八电机驱动,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靠近分组工位的侧边设置 第九限位开关、 靠近检测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十限位开关, 所述检测工位包括绝缘检测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检测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对放置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211802108 U 2 在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所述烘箱的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通过PLC设置程序控制, 生产线中各电气装置均通过 PLC设定程序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 输送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之间的第二输送段, 所述第二输送段上设置 第二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由第二电机驱动,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靠近所述第 三输送段的侧边设置第三限位开关,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上靠近第三输送段的位置设置第 二挡停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 推送器包括推送挡板, 所述推送挡板传动连接推送气缸, 通过所述推送气缸驱动推送挡板 运动将位于所述第四输送段上的工件载具沿与第四动力滚筒线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推送 至灌胶工作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置 输送段还包括设置在第六输送段与分组工作台之间的第七输送段, 所述第七输送段上设置 第七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线通过第七电机驱动, 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上设置第二 传送带,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从第六输送段朝向第七输送段, 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 第十电机驱动,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线靠近第六输送段的侧边设置第七限位开关、 靠近分组 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八限位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 放置平台与所述第一输送段呈直角布置, 所述前置输送段、 灌胶工位、 预热/烘干工位与第 六输送段呈直线、所述第七输送段与所述第六输送段呈直角布置且所述第七输送段与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七输送段与分组工位呈直线布置, 所述第八输送段 与第七输送段、 分组工位呈直角布置且所述第八输送段与所述前置输送段位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 放置平台上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胶 工作台上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升降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上均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权利要求书 2
13、值有关, 因为冷 端的温度是恒定的, 所以热电动势的大小只随热端(即测量端)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即一定 的热电动势对应着一定的温度, 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测温的目的。 热电偶 在完成热端的填料、 焊接后, 还需进行冷端(即接线端)的灌胶、 烘干和检测, 常规的做法是 在进行完热端的焊接后, 工人一支一支进行接线端的预热、 灌胶、 烘干、 检测及接线, 这种加 工方式的生产效率较低, 通常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也只能有100支左右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 产线, 通过流水线的形式实现铠装热电偶的预热、 灌胶
14、、 烘干及检测,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 产能, 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 胶检测生产线, 依次包括载具放置平台、 灌胶工位、 预热/烘干工位、 分组工位和检测工位, 上述各工位之间通过传送带实现流水作业。 0005 优选的,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和灌胶工位之间设置前置输送段, 所有前置输送段至 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 所述第一输送段、 第三输送段上分别设置第 一动力滚筒线、 第三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和第三动力滚筒线分别由第一电机 和第三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
15、,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传 动连接第一升降气缸, 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 述第一升降平台上设置第一传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从所述载具放置平台朝 向所述第一输送段, 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九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靠近所述载具 放置平台的侧边设置第一限位开关,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远离所述载具放置平台的侧边设 置有第二限位开关,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上靠近所述第三输送段的位置设置第一挡停器,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靠近灌胶工位和第一输送段的侧边上分别设置第四限位开关和第五 限位开关,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上靠近灌胶工位和第一输送段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三挡停器 和
16、第四挡停器, 0006 所述灌胶工位包括连接第三输送段的第四输送段, 所述第四输送段上设置第四动 说明书 1/6 页 4 CN 211802108 U 4 力滚筒线,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四电机驱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上靠近预热/烘干 工位和第三输送段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五挡停器、 第六挡停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的一侧 设置灌胶工作台、 另一侧对应设置载具推送器, 通过所述载具推送器可将位于所述第四动 力滚筒线上的工件载具沿与第四动力滚筒线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推送至所述灌胶工作台 上,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靠近第三输送段的侧边设置第一光电感应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 线靠近预热/烘干工位的侧边设
17、置第二光电感应器, 操作人员通过手工或者自动方式在所 述灌胶工作台上对位于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灌胶作业, 所述灌胶工作台的下方 设置脚踏开关, 所述脚踏开关与第三电机、 第四电机设置连锁控制, 0007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包括第五输送段, 所述第五输送段上设置第五动力滚筒线, 所 述第五动力滚筒线通过第五电机驱动,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的上方设置烘箱, 所述烘箱的 底部镂空,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设置于所述烘箱的底部位置, 所述烘箱位于所述第五动力 滚筒线运动方向前侧和后侧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可升降的第一烘箱门和第二烘箱门, 所述第 一烘箱门和第二烘箱门分别通过气缸一和气缸二驱动实现升降, 0
18、008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和分组工位之间设置后置输送段, 所述后置输送段至少包括 第六输送段, 所述第六输送段上设置第六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六电机 驱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第二升降平台, 所述第二升降平台传动连接第二升 降气缸, 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 筒线靠近分组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六限位开关, 0009 所述分组工位包括分组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分组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或者自 动方式对放置在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的正负极进行分组标示, 0010 所述分组工位和检测工位之间设置第八输送段, 所述第八输送段上设置第八
19、动力 滚筒线,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由第八电机驱动,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靠近分组工位的侧边 设置第九限位开关、 靠近检测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十限位开关, 0011 所述检测工位包括绝缘检测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检测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对 放置在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0012 所述烘箱的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通过PLC设置程序控制, 生产线中各电气装置均 通过PLC设定程序控制。 0013 优选的, 所述前置输送段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之间的第二输送 段, 所述第二输送段上设置第二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由第二电机驱动, 所述第 二动力滚筒线靠近所述第三输送段的侧
20、边设置第三限位开关,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上靠近 第三输送段的位置设置第二挡停器。 0014 优选的, 所述载具推送器包括推送挡板, 所述推送挡板传动连接推送气缸, 通过所 述推送气缸驱动推送挡板运动将位于所述第四输送段上的工件载具沿与第四动力滚筒线 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推送至灌胶工作台上。 0015 优选的, 所述后置输送段还包括设置在第六输送段与分组工作台之间的第七输送 段, 所述第七输送段上设置第七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线通过第七电机驱动, 所述 第二升降平台上设置第二传送带,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从第六输送段朝向第七输送 段, 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第十电机驱动,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
21、线靠近第六输送段的侧边设置 第七限位开关、 靠近分组工位的侧边设置第八限位开关。 说明书 2/6 页 5 CN 211802108 U 5 0016 优选的,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与所述第一输送段呈直角布置, 所述前置输送段、 灌胶 工位、 预热/烘干工位与第六输送段呈直线布置, 所述第七输送段与所述第六输送段呈直角 布置且所述第七输送段与所述载具放置平台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七输送段与分组工位呈直 线布置, 所述第八输送段与第七输送段、 分组工位呈直角布置且所述第八输送段与所述前 置输送段位于同一侧。 0017 优选的,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上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0018 优选的, 所述灌胶工作台上
22、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0019 优选的,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及第二升降平台上均布置有多个万向滚轮。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流水化作业, 大大提高了热电偶接线端加工的 生产效率和产能,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 只需设置多台小功率的电机和气缸进行驱动, 成本较低; 3、 后期可进一步增加自动灌胶设备、 自动分组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使生产线的 自动化程度、 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灌胶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热/烘干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 的界定。 0025 请参阅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6 一种热电偶接线端的灌胶检测生产线, 依次包括载具放置平台1、 灌胶工位5、 预 热/烘干工位6、 分组工位9和检测工位11, 0027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1和灌胶工位5之间设置前置输送段, 所有前置输送段至少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段2、 第二输送段3和第三输送段4, 所述第一输送段2、 第二输送段3和 第三输送段4上分别设置第一动力滚筒线、 第二动力滚筒线、和第三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一动 力滚筒线、 第二动力滚筒线和第三动力滚筒线分别由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平台12,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12传动连接第一升 降气缸, 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12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第一升降 平台12上设置第一传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从所述载具放置平台1朝向所述 第一输送段2, 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九电机驱动, 所述第一升降平台12靠近所述载具放置 平台1的侧边设置第一限位开关13,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 置有第二限位开关14, 所述第一动力滚筒线的位置设置第一挡停 器15, 所述第二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三限位开关16, 所述第二动力滚 筒线,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的侧边上分别设置第四限位开关18和第五限位开关19, 所述第三动力滚筒线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三挡停器20和第四挡停器21, 说明书 3/6 页 6 CN 211802108 U 6 0028 所述灌胶工位5包括连接第三输送段4的第四输送段5, 所述第四输送段5上设置第 四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四电机驱动,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五挡停器27、 第六挡停器28, 所述第四动力滚 筒线、 另一侧对应设置载具推送器23, 所述载具推送器23包括推 送挡板2301, 所述推送挡板2301传动连接推送气缸2302, 通过所述推送气缸2302驱动推送 挡板2301运动将位于所述第四滚筒线上的工件载具沿与第四动力滚筒线运动方向垂直的 方向推送至灌胶工作台22上,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一光电 感应器25, 所述第四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二光电感应器26, 操作 人员通过手工方式在所述灌胶工作台22上对位于工件载具上的热电
27、偶接线端进行灌胶作 业, 所述灌胶工作台22的下方设置脚踏开关, 所述脚踏开关与第三电机、 第四电机均设置连 锁控制, 0029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6包括第五输送段601, 所述第五输送段601上设置第五动力滚 筒线,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通过第五电机驱动,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的上方设置烘箱, 所述 烘箱的底部镂空, 所述第五动力滚筒线设置于所述烘箱的底部位置, 所述烘箱位于所述第 五动力滚筒线运动方向前侧和后侧的端面分别设置有可升降的第一烘箱门29和第二烘箱 门31, 所述第一烘箱门29和第二烘箱门31分别通过气缸一30和气缸二32驱动实现升降, 0030 所述预热/烘干工位6和分组工位9之间
28、设置后置输送段, 所述后置输送段依次包 括第六输送段7和第七输送段8, 所述第六输送段7和第七输送段8上分半设置第六动力滚筒 线和第七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通过第六电机驱动,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线通过 第七电机驱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的中间设置第二升降平台34, 所述第二升降平台34传 动连接第二升降气缸, 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34做上下升降运动, 所述第六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六限位开关33, 所述第二升降平台34 上设置第二传送带, 所述第二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从第六输送段7朝向第七输送段8, 所述第 二传送带通过第十电机驱动, 所述第七动力滚筒线、靠近第六输送段的侧边设置第七限位开 关35, 所述第七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八限位开关36, 0031 所述分组工位9包括分组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分组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或对 放置在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的正极偶丝和负极偶丝进行分组标示, 0032 所述分组工位9和检测工位11之间设置第八输送段10, 所述第八输送段10上设置 第八动力滚筒线,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由第八电机驱动, 所述第八动力滚筒线的侧边设置第九限位开关37、 靠近检测工位11的侧边设置第十限位开关38, 0033 所述检测工位11包括绝缘检测工作台, 操作人员在所述检测工作台上通过万用表 对放置
30、在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绝缘性能检测, 0034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1与所述第一输送段2呈直角布置, 所述前置输送段、 灌胶工位 5、 预热/烘干工位6与第六输送段7呈直线布置, 所述第七输送段8与所述第六输送段7呈直 角布置且所述第七输送段8与所述载具放置平台1位于同一侧, 所述第七输送段8与分组工 位9呈直线布置, 所述第八输送段10与第七输送段8、 分组工位9呈直角布置且所述第八输送 段10与所述前置输送段位于同一侧。 0035 所述烘箱的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通过PLC设置程序控制, 生产线中各电气装置均 通过PLC设定程序控制。 说明书 4/6 页 7 CN 211802108 U
31、7 0036 所述载具放置平台1、 灌胶工作台22、 第一升降平台12、 第二升降平台24上均布置 有多个万向滚轮。 0037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开启电源, 操作人员将放置在载具放置平台1上的第一工 件载具通过万向滚轮拖动到第一升降平台12的边缘, 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一限位开关 13, 第一升降气缸驱动第一升降平台12上升, 同时第九电机驱动第一传送带运动, 将第一工 件载具拖动至第一动力滚筒线的上方, 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二限位开关14, 第一升降气 缸驱动第一升降平台12下降至第一动力滚筒线的平面位置, 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动力滚筒线 运动, 将第一工件载具往第二输送段3运送, 当第一
33、对第一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预热, 待完成预热后, 气缸一30再驱 动烘箱门一29升起, 第五电机启动反转, 驱动第五动力滚筒线反向传输将第一工件载具运 送回灌胶工位5, 当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二光电感应器26, 第四电机启动反转, 驱动第四 动力滚筒线反向传输将第一工件载具往第三输送段4方向拖动, 当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 一光电感应器25时, 推送气缸2302动作, 驱动推送挡板2301将第一工件载具推送至灌胶工 作台22上, 推送气缸2302驱动推送挡板2301复位, 操作人员可以在灌胶工作台22上对第一 工件载具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手动或自动灌胶, 等第一工件载具被推送至灌胶工作台
34、22 上时, 第二工件载具由前置输送段运送至烘箱进行预热, 完成预热后, 第二批工件载具由第 四动力滚筒线反向输送, 当第二工件载具触碰到第一光电感应器25时, 第三电机反转, 第二 工件载具继续反向前行直至触碰到第四限位开关18, 第四电机停止运转, 第二工件载具继 续反向前行直至触碰到第五限位开关19, 第三电机停止运转, 第四挡停器21升起, 第二工件 载具紧靠第四挡停器21置于第三动力滚筒线上, 然后操作人员将灌胶工作台22上的第一工 件载具手动推回至第二升降平台24上, 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一光电感应器25, 气缸一30 驱动烘箱门一29升起, 操作人员踩下脚踏开关, 第三电机、 第
35、四电机正转动作, 第一工件载 具进入烘箱, 气缸一30驱动烘箱门一29关闭, 烘箱启动烘烤, 对完成灌胶的热电偶接线端进 行烘烤, 同时第二工件载具被运送至第四输送段, 并由载具推送器推送至灌胶工作台22上 进行灌胶; 待第一工件载具烘烤完成, 气缸二32驱动烘箱门二31升起, 第五电机、 第六电机 启动, 第五动力滚筒线及第六动力滚筒线动作将第一工件载具往前输送直至触碰到第六限 位开关33, 第七电机启动, 第二升降气缸驱动第三升降平台34升起, 同时第十电机驱动第二 传送带将第一工件载具往第七输送段8运动直至触碰到第七限位开关35, 第二升降气缸驱 动第三升降平台34下降, 第十电机停止,
36、 第七动力滚筒线将第一工件载具往分组工位9运 送, 直至触碰第八限位开关36, 第七电机停转, 操作人员将第一工件载具推动至分组工作台 上, 然后对其上的热电偶接线端进行正负极分组和标示, 完成分组作业后, 操作人员将第一 工件载具推送第八输送段10上, 触碰到第九限位开关37后, 第八电机启动, 第八动力滚筒线 将第一工件载具往检测工位11输送, 当第一工件载具触碰到第十限位开关38后, 第八电机 说明书 5/6 页 8 CN 211802108 U 8 停止, 操作人员将第一工件载具推送至检测工位11上进行检测作业, 完成热电偶接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明书 6/6 页 9 CN 211802108 U 9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10 CN 211802108 U 10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1 CN 211802108 U 11